小儒從「家庭調停者」回到自己的位置

我是小儒,在家中的五個孩子中排行第三。從小,我就是那個聽話乖巧的孩子,母親的話對我來說就像聖旨,我從不違背。無論是學業、工作,還是生活中的大小事,我都習慣聽從母親的意見,甚至連自己的決定也常常交給她來做。我總覺得,這樣做能讓母親開心,也能讓家庭和諧。

然而,隨著母親年紀漸長,她的抱怨越來越多。她經常向我訴說與其他手足之間的矛盾,抱怨他們不夠順從、不夠關心她。每當聽到這些,我的心就像被壓了一塊大石頭,既想為母親做些什麼,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。我開始懷疑:這真的是我的責任嗎?我應該介入解決這些問題嗎?

排列開始:看見自己的錯位

在朋友的建議下,我參加了家族系統排列,希望透過這個方式找到答案。排列師安排了代表,分別扮演我、母親、大哥、二姐,以及一個象徵「家族秩序」的角色。

當「我」的代表站在場域中時,她微微前傾,像是在專注聆聽「母親」的代表說話。「母親」的代表緊盯著「我」,不斷訴說與其他手足的問題。「二姐」的代表站得遠遠的,眼神閃躲,似乎不願參與這場對話。而「大哥」的代表則站在場域的邊緣,幾乎沒有存在感。

排列師指出,我無意識地扮演了「母親的心靈伴侶」,試圖解決她的問題,卻忽略了自己的「序位錯置」。原來,我一直站在不屬於自己的位置上,承擔了不該由我承擔的責任。

場域的轉變:看見大哥,釋放自己

排列師請「我」轉身看看「大哥」的代表,並問我:「你認為家中的長子是誰?」我毫不猶豫地回答:「是大哥。」但說完後,我的心情變得複雜,忍不住補充道:「可是,大哥好像沒在家裡發揮什麼作用……」

排列師溫柔地提醒我:「不論大哥有沒有發揮作用,他依然是大哥。你不是長子長女,這份責任不屬於你。」這句話像一道光,照亮了我內心的困惑。我忽然意識到,自己一直以來都站在錯誤的位置上,接手了不屬於我的擔子。

接著,排列師引導「我」對「母親」的代表說:「媽媽,這是你的生命課題,我尊重你,但我不需要為你解決問題。」「母親」的代表聽了,沉默了幾秒,深深嘆了一口氣。而我,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盈,彷彿卸下了多年的重擔。

我的收穫與反思

這次排列讓我看到了許多原本忽略的問題:

1. **我一直在錯誤的位置上**  

   我無意識地扮演了「母親的情緒支柱」,卻忽略了自己只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。這份責任本應屬於大哥,而不是我。

2. **我的付出並未換來真正的愛**  

   我一直以為,聽從母親的話、為她解決問題,就能獲得她的認可和愛。但事實上,我只是在不斷付出,卻沒有真正感受到被愛。

3. **我需要學會尊重母親的生命課題**  

   母親與其他手足之間的矛盾,是她的生命課題,而不是我的責任。我應該尊重她的選擇,而不是試圖替她解決問題。

未來的行動計劃

排列結束後,我決定做出以下改變:

1. **站回自己的序位**  

   我會提醒自己,我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,我的位置剛剛好。我不需要承擔長子長女的責任,也不需要為母親的情緒負責。

2. **練習設立界限**  

   當母親向我抱怨其他手足時,我會溫柔但堅定地回應:「媽媽,我相信你和大哥可以自己解決。」我不再直接介入,而是讓她們自己去面對問題。

3. **學會接受愛**  

   我會練習向家人表達自己的需求,而不是一味地付出。比如,我會對母親說:「媽媽,我今天有點累,能不能聽我說說話?」

最後的感悟

這次家族排列,像一場心靈的覺醒,讓我看到了自己、母親和手足之間的關係。原來,我一直站在錯誤的位置上,試圖用「付出」來換取愛,卻忽略了真正的自己。

現在,我明白了:我的價值不來自於解決家人的問題,而是來自於我本身。只有當我站回自己的位置,才能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愛與支持。這是我對自己的承諾,也是對未來的期待。

相關課程